一位小企業主的反思
誰都有往上走的欲望,然而,這個做大的過程于小企業而言難度或許會更大。
以往報端也好,網絡也罷,對于小企業的關注和報道確實是很少,作為小企業中的一員,心中多少有些憤憤不平。為什么小企業如此不受關注,也許跟政府以及有關部門對小企業的重視程度有關系,雖說小企業也是印刷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,但政策的天平并沒有向他們傾斜,小企業完全依靠自身的力量摸索著艱難前行。
現總結一下小企業的現狀,與大家共同探討。
1.經營者整體素質不高,管理意識缺乏
相對大企業而言,小企業成立較為簡單,創建者大多本身就是業內人士,有的開過機器,有的跑過業務,也有的是從大企業中出來自謀創業。小企業的組建過程也比較容易,企業主拿出多年的積蓄,再籌集一部分資金,一臺印刷機一把裁刀,自己管理生產,自己聯系印刷業務,為數不多的員工大多是親戚朋友或老鄉,基本上采用家族式管理。但這種管理模式存在一個很大隱患,協調不好的話,極易造成無謂的內耗,非但質量上不去,整體效率也不高,無形中加大了生產成本。而且小企業位置一般相對偏遠,選擇房租相對便宜的城鄉結合部,大多為民房或庫房之類的,如此一來,交通及配套多有不便,這也增加了生產成本。
2.業務來源不穩定
小企業一般沒有幾個固定的業務人員,不是養不起而是養不住。自己培養的業務員,業務成熟以后大多跳槽到大企業或者成為自由職業者,掛靠一家企業(但不固定)自行跑業務。對大多數小企業來說,業務來源會比較多,其源頭便在于此類人員(即自由職業者)。他們已形成一定的群體,聚集在小企業相對集中的地塊。買房子的有炒房團,印刷行業同樣有“炒活團”(俗稱印刷“掮客”)。掮客們沒有固定的掛靠單位,誰家設備好價格便宜,就上誰家印刷;同樣的產品可以多家詢價,就低選擇。
這給小企業造成了一定的壓力,他們不得不在管理和質量上下功夫,而無形中他們的管理意識和水平也得到了推升。
然而,風險同樣存在。一旦有新企業出現,掮客們會“蜂擁”而去,因為在相同的價格水平面前,新設備往往能吸引住大多數人的眼球。很大程度上,小企業與印刷掮客是一種共生關系。如果單純依靠自身業務,企業的正常運轉將難以得到維持,因為多數小企業只有一兩臺八開或四開印刷設備,針對的也就是印量不大的商務短版印件,每天需要幾個甚至幾十個訂單才能滿足生產,而對于印量稍大一些的訂單,因沒法保證貨期,只能外發到規模更大的企業代為加工,大企業生產成本高,工價自然也就高,所以,此類印件一旦外發利潤往往會大幅縮水,有的甚至僅能保本。由此來看,說小企業在夾縫中求生存一點都不為過。
3.同行業競爭激烈
由于業務來源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,圈內的價格競爭比較厲害,無論多低的工價幾乎都有人做,再加上毗鄰北京的廊坊、三河地區印刷廠的虎視眈眈和主動搶奪,北京印刷市場的工價越來越低,以至于到了只要保證開機,利潤再薄也能干的地步。行業保護意識太弱,相互的價格廝殺,最終傷害的還是企業自身。
小企業想要長遠發展,個人認為有以下幾條現實的出路可供選擇。
1)根據業務類型擴大規模
小企業終有一天要變成大企業,誰都有往上走的欲望。然而,這個做大的過程于小企業主而言難度或許更大。既然想做大,肯定需要有好設備,以及上規模的廠房,這便涉及到資金問題。大企業可以找銀行融資,小企業則不然。印刷本身就是一個低產值低利潤的產業,沒有人愿意跟你談(融資),即便談下來也相當困難。錢,少了不頂用,多了又談不下來,只能親戚朋友間七拼八湊??梢?,小企業要往上走,前路何其艱難。
如果想長期小規模做下去,就需要準確定位市場,其中,質量和效率至關重要。小企業很多,但是小且精的企業不多。
與其到頭來什么都沒做好,不如專注起來,只做一類產品
2)走企業聯合的路子
小企業不應該把彼此當做對手。散兵作戰,相互殺價,最終死路一條。眼界要放寬,拿出自己的資源,五六個企業抱成一團,即使每家一臺設備,也能形成中等規模的工廠。制版、印刷、裝訂,這個聯合體通過有序分工,打造標準的“印刷工廠”,小訂單能做,大訂單一起做。待形成規模后,有印刷需求的客戶自然被吸引過來;同時聯合體里的企業還可以統一采購原輔材料,憑借數量上的優勢向供應商壓價,降低生產成本。
3)讓業務特色化
大部分的小企業是什么活都做、什么活都能做,小到名片大到精品畫冊、產品包裝,什么活都接什么活都做,有能力自己做沒能力則外發。這樣其實很累,成天忙忙碌碌,到頭來什么都沒做好。不如專注起來,只做一類產品,只有專注才能做精,才能打出品牌,才能讓別人一旦有相關印刷品業務首先想到的就是你。
4) 精簡生產環節
有些小企業,工廠只有一臺印刷設備,卻配備了全套的膠裝、騎馬訂、折頁等后道設備,雖然此類設備并不貴,但需要配備相關操作人員,需要付出精力進行管理和設備維護。與其分散精力,倒不如將之外包給協作裝訂廠。再比如,自2010年業界刮起CTP普及之風后,許多小企業開始陸續上設備,動輒五六十萬甚至上百萬元投入,即便能夠分期付款,但還款壓力依然很大。更為關鍵的問題是,對于多數小企業來說,CTP是個“新生產物”,對其性能并不了解,管理起來也有一定難度,不如外包給制版中心,不僅省去了設備折舊、人員開銷、電費房租、原材料費用,企業還能騰出精力去跑市場,加強印刷環節的管理。兩相比較,哪個更劃算,相信大家心里都有數。